小红书种草了10年,终于把直播带货提上日程。
今年初,小红书重新划分直播电商的战略地位,并进行一系列组织架构调整。董洁出圈,便是其中一步。
不过,电商并非它的强项,究竟能不能做好直播带货,还不好说。
近两年,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追赶种草风,布局自己的“小红书”。
比如,淘宝推出“逛逛”、拼多多有“拼小圈”、京东搞“种草秀”,连抖音都开始做图文……前不久,微信还“模仿”小红书的界面设计,推出一款“小绿书”。
小红书眼看着这么多人想分蛋糕,自然着急。
不过,就在直播电商爆发出巨大潜力,抖音、快手、淘宝纷纷跟进的同时,小红书却对此相当克制,只抓住营销领域的商业化。
要知道,小红书80%营收都来自广告,靠品牌方的推广费、博主与品牌合作抽成赚取收入。
然而,过度依赖广告收入,显然限制了小红书的变现能力。况且,一旦品牌方削减营销预算,它就得掉进深渊,可谓是将命脉放在他人手里。
这样一则商业故事,显然对不上资本胃口。
因此,对小红书而言,找到新故事迫在眉睫。而直播带货,便是它想到的新故事。
事实上,小红书的电商业务,算得上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2014年底,小红书就已意识到商业变现模式单一的问题。有曝料称,其内部曾提出All In电商,自建仓储、物流,从海淘切入。但多年过去,它还处在“只种草,不拔草”的尴尬阶段。
目前,小红书的处境与曾经的抖音很像。
彼时,淘宝有李佳琦、薇娅,快手有辛巴,抖音空有流量,却没有符合平台调性的一哥一姐。
于是,抖音找到罗永浩,开出“过亿流量倾斜”的条件。
截至2022年,小红书月活已达到2.6亿,但电商业务始终难以闭环,直播带货也没能跑出自己的一哥一姐。
如今,董洁破圈,也与罗永浩相似,背后都有平台的手笔。
比如,其直播期间,小红书内出现自来水效应,大量“用户”为董洁打上“清流”“岁月静好”“娓娓道来”“书卷气是最好的滤镜”等,与淘抖快差异化明显的标签。
同时,小红书还举办“电商直播时尚合伙人大会”,调整组织架构,将原归属于社区部旗下的直播业务组提升为独立部门。
按理说,作为一个以种草闻名的社区,小红书要做电商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建立“种草到拔草”的闭环看上去相当合理。
但问题是,小红书的种草属性太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不少人只为内容而来,却从没想过要在平台下单。换言之,用户习惯与平台业务拓展方向“脱节”了。
其实,小红书本次将董洁推出来实属操之过急。
喜欢安静的观众,或许能在其直播间短暂地缓解审美疲劳,但并非每个稀缺风格都能转化为巨大商业价值。
热度过后,观众的需求,依旧会回到所带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上。董洁的温柔在一定程度上能给观众带来好感,但过于吹捧,强行奠定“一姐”位置,并非良策。
目前,小红书直播带货靠唯一的“一姐”董洁赚足眼球,为直播电商打下用户基础。然而,这项业务能为平台商业化交出怎样的答卷,还不得而知。
直播带货并非新赛道,各平台在内容和模式上已没有新招。唯一的变数,就只是主播不同而已。
于是,大厂们开始人才争夺战。抖音一哥罗永浩、东方甄选都转身入淘。 小红书能在抢人大战中掀起什么浪,难说。
更重要的是,当下抖音、快手、淘宝在直播带货界三分天下。
小红书虽然有用户和种草内容,但风口一旦错过就再难寻回。况且,以它的体量,还不能为自身平台和主播创造足够的议价能力。
另外,小红书的平台调性便是去中心化分发,侧重腰部创作者,鼓励素人分享真实心得。这是图文商业化的优势,却与直播带货追求头部效应的宗旨相背离。
再说,明星具有极强的流动性,非常不可控。想靠其直播带货解决商业化难题,并不现实。小红书把推动商业化的希望放到董洁身上,也不可靠。
如今,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占据市场,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从直播电商切入,快速跟进。小红书想要从中分一杯羹,还得想其他办法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