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海按:随着上海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创新生态系统加速修复,尤其是长期培育的创新土壤和因时因势推出的政策支持,都让上海这个双创热土魅力不减。
上海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后,对于很多刚刚复工复产的创业者来说,有人赶着安排联系这个月要拜访的客户,有人仍在岗位上加班加点,还有的要挖掘新的业务机会,大家都充满了“把失去的时间追回来”的干劲,更有“告别疫情,一路向前”的期待。“一定可以很快恢复”
和许多在沪公司一样,上海人工智能重点企业“扩博智能”已居家办公两个月。这两天,它在浦西的办公室将自3月底以来首次开启。首席运营官陈丽苹告诉记者,微信群里员工们士气高昂,对复工积极响应,而她自己已经开始准备食物,“我要给独自在上海的年轻同事备些午餐”。
两个月来,这家以计算机视觉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创业企业,最迫切愿望就是尽早复工。扩博智能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是给无人机开发“眼镜”和“大脑”,将其变成会飞的巡检机器人,从而代替人,为偏远的大型风电机组作“体检”。往年,四五月份是风电场维护的黄金期,而受到疫情冲击后,扩博智能决心要以加倍的努力,尽量补上这段时间损失。陈丽苹透露,“目前虽然挑战很大,但我们还没有调降年度经营目标。”
过去两个月,扩博智能一直在积极自救,努力保持战斗力。其中,软件部门由于可以转到“云端”开发,受影响相对较小;但硬件、销售、交付等环节,就面临很大的困难,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段时间里,公司上下有一股特别的凝聚力。一直以来,公司与市经济信息化委、长宁区等保持密切沟通,不断为即将到来的“回归”与“复苏”做准备。陈丽苹说,上海是一座特别的城市,她和许多同事都相信,只要能复工复产,只要能流动起来,上海一定可以很快恢复。
“重新开门,把新业务安排上”
“端午期间画室开门,可约‘突突枪’。”端午节前,吴秋叶在自己经营的画室微信群发出了一条重新开放的消息。没几分钟,开门首日的预约名额就被一抢而空。
在沪创业开画室两年多来,吴秋叶的业务量一直稳步增长,还积累了不少老客户。过去两个月因为疫情防控,画室没法开门迎客,她就在小红书上开起了直播,“突突枪”就是直播画画时挖掘出的新业务。
“一开始做直播,我在家里端盆兰花或摆点静物,跟大家一起进行写生,后来发展到大家可以自由发挥。”吴秋叶说,偶然的一次机会,有个老顾客聊起最近在年轻人中大火的“突突枪”——一种手工织毯的工具,这给她带来了灵感。
“既然有市场需求,那开门后就把这项新业务安排上。”说干就干,5月底画室所在的大楼可以进出后,吴秋叶在打扫、消杀之余,立马购置了新业务所需的工具和各色毛线。现在画室重新开放了,她对这项新业务充满了期待。
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吴秋叶目前接待的客人控制在原来的1/3,每天不会超过10人,“让大家在享受画画的快乐时,也要注意安全”。
“争取抢回发展机会”
“上班首日,我们采取了错峰上班的办法,一路开车过来还挺顺的,进入园区扫码也很方便。能回来上班真的有点小兴奋,不过第一件事是用酒精等把办公室进行消毒。”封控在家的近70天里,上海卓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交互中心负责人曾浩在小区当过“团长”,当时团的就是酒精。在清洁整理完办公桌后,他把在大楼封控前从办公室搬出的研发主机、摄像头赶紧安装到了设备上,这套系统是卓道医疗今年重点开发的体感交互系统,疫情突发,曾浩和团队紧急在3月28日“抢”了一批研发设备回家,希望尽量不延误进度。“虽然居家办公期间,软件研发都正常进行,但需要系统匹配硬件设备调试的工作,肯定是在公司里才能更好地完成。”曾浩说。上海卓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年轻”的科学城创业企业,2017年迁至张江后,一直专注于康复机器人与智能康复解决方案研发与产业化。“一复工就加速跑”
在上海浦东新区蔡伦路,和度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6月1日迎来了两个多月来首次全员到岗,其中包括一位因疫情耽搁的新入职研究员。来源:新华社、新民晚报、文汇报
创业政策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