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7日,手机淘宝开启了新一轮内测,商品可实现与小红书内容的同步。小红书、淘宝先后回应,称此次接入是一次双向测试,小红书近40个品牌的部分笔记内容同步给淘宝,测试流量回流情况。消费者可以在”好物点评团“板块中看到带有小红书logo的点评,点进去后可查看详情。
月活4亿的淘宝,把巨大的流量引入小红书,可以视作是淘宝对优质内容主动伸出的橄榄枝。UGC起家的小红书,如今已经聚集了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丰富内容和口碑,为用户提供了生活消费决策的重要入口。这样的内容基因,是淘宝始终渴望的。
电商平台的社区化和内容化,是淘宝这几年一直在做的尝试。从开设淘宝头条、必买清单、有好货等内容栏目板块,到进军直播和短视频,再到不久前手淘页面个性信息流改版时,把内容频道提到首屏,都显示出淘宝深入内容化的决心。
小红书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这次和淘宝的测试,是希望让平台上的优质内容让更多人看到,为社区内容的电商化寻找合适的流量入口。接下来是否会继续合作,还要看此次测试的效果如何。
为了打造一座美好、真实、多元的“虚拟城市”,小红书花了5年时间。从沉淀大量优质UGC和高黏性的用户群体,到吸引超过200位明星入驻,开设自己的小红书账号, 小红书一直在极力拓宽这座城市的边界,让用户获得更好的体验。2018年8月,面对大众点评抄袭、搬运用户原创笔记的行为,小红书更是坚持声讨维权,追责到底,称“小红书非一天建成,更不能一键复制”。海量UGC和社区氛围,是小红书最深的一道护城河。
不可否认,小红书这座虚拟城市,一直在带给人们新的想象。 起初小红书打通社区和电商,有人把它称为中国的“Instagram+Amazon“。当小红书开始切入更多生活领域,去做健身、美食、读书、情感,“标记生活“时,又有人拿它和抖音对标。2018年1月底,现在,当Instagram上线电商,Amazon开拓内容时,人们才惊讶的发现,它们开始走上了“小红书”的道路。事实上,小红书不是舶来品,不是任何模式的复制,它正在走的,是一条没有人走过的创新之路。
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小红书就希望成为中国年轻人消费升级的风向标。从海淘买到好东西,到分享全世界的好生活,小红书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现在打开小红书,用户可以找到自己爱听的歌单,可以和其他人讨论热播综艺,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聚落,就连航天、乐高、跑酷这样的小众领域,也能获得一定的关注度。垂直、深度、有趣的内容基底,和重度的社交属性,让小红书的内容持续获得生命力。
有了内容的加持,小红书一直能够为自己“造血”,在电商的厮杀中另辟蹊径,突出重围,发展出为数不多的、没有BAT大厂后盾加持的电商平台。笔者发现,今年,美国知名彩妆品牌Colourpop、卡戴珊香水品牌KKW陆续在小红书上开设品牌官方旗舰店,把小红书作为独家合作伙伴。小红书商城或将走出一条和传统电商不同的道路。
此次和淘宝的合作,为好内容获得更多的流量和曝光,只是小红书众多尝试中的一个环节。在内容社区和电商之外,小红书还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毕竟,在这个内容为王的时代,用户信任的优质内容不会被辜负。小红书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