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数据,小红书日活用户数突破1亿,月活用户则达到2.6亿,其中男性用户占比已超过3成,月活创作者超过2000万,平均每天有超过300万篇笔记发布,日均搜索查询量达到3亿次。在社区领域一枝独秀,微信公众号做了对标小红书的图片版“小绿书”,抖音也一直把小红书当做最强对手之一。
和B站,得物,爱奇艺等其他中厂相比,小红书可谓是“一枝独秀”,但目前小红书仍然难以突破中厂的门槛,成为一家互联网大厂。
当然,对于“互联网大厂”的定义,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通常来说,大厂指的是在互联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业务规模、收入、市值和巨大影响力的公司。但这个定义可能因时间、地点、行业等因素而异。
1、业务规模上,虽然小红书在社交媒体领域中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较高,但相比一些大厂如腾讯、阿里巴巴等,其业务规模还存在一定差距。
目前,小红书的核心产品是小红书APP,虽然日活突破1亿,月活达到2.6亿,不过,作为对比,腾讯旗下的微信和WeChat月活达到13.36亿,作为一个电商平台,阿里旗下的淘宝APP日活超4亿,字节旗下的抖音日活超8亿,是小红书的数倍。
2、从收入和市值(估值)来看,根据媒体的统计,小红书2021年的营收是200亿左右,2022年则涨到300亿,其中广告营收约为240亿,占据整体营收的80%。但小红书的估值并未因为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而是略有下跌。
小红书的最后一轮融资发生在2021年底,在获得这轮由淡马锡、腾讯投资、阿里巴巴、天图投资、元生资本参投的5亿美元融资后,其曾迎来200亿美元的估值巅峰。但到了2023年,据The Information援引三位未具名知情人士报道,红杉中国在买入小红书股份时,估值已经缩水至140亿美元。
而作为大厂守门员的百度(目前市值为420亿美元)和快手(2598亿港元,折合333亿美元),也在近期公布了2023年度第三季度财报,其中百度营收344亿元,利润73亿元;快手实现营收279.5亿元,调整后净利润31.73亿元,一个季度的收入就持平甚至超过小红书一年的营收。
3、从多元化程度来看,大厂通常拥有多元化的业务和产品线,小红书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领域,尽管小红书也在尝试拓展到电商、广告等领域,但这些业务的收入和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且严重依赖小红书APP。
作为对比,百度除了核心的搜索、广告业务外,还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云计算,甚至地图、网盘等产品,都有规模庞大的用户群体;产品形态相对单一的快手,也有电商、本地生活、国际化、游戏、云计算等业务;更不用提阿里、字节、腾讯等主力大厂了。
4、除此之外,社交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有大厂如腾讯、字节等,还有微博、B站,知乎等众多竞争对手。尽管小红书在社交媒体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要成为真正的大厂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提升。
总之,是否将小红书定义为“大厂”,需要根据具体的评价标准和业务指标来衡量。在某些方面,小红书已经具备了成为大厂的潜力,但在其他方面仍需努力提升。
就像一个连续多年绩效3.75的阿里P8一样,虽然每年都在涨薪,也有新授予的股票,看上去总薪水已经快达到P9水平了,但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晋升P9,依然只是个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