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直播卖货越来越像电视剧了?
不管是什么东西,主播都能编出一大堆故事来,让你觉得不买就是亏了。
这些故事有的搞笑,有的感人,有的惊险,有的荒诞,总之就是要让你的情绪被调动起来,然后下单付款。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揭开直播卖货背后的秘密,看看这些主播都用了哪些套路来骗你的钱。
假装和厂家斗智斗勇。你可能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主播拿着一个产品,说这是他们专门从某个地方运过来的,质量非常好,但是厂家不让他们卖得太便宜。
然后他就开始和厂家代表打电话,砍价、讨价还价、吵架、威胁,最后终于把价格压到一个很低的水平。
主播一边流着汗一边说:“家人们,我为了你们,已经拼了命了,这个价格已经是亏本赚吆喝了,你们快下单吧!”
其实这些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戏码,主播和厂家代表都是演员,他们只是为了制造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让你觉得他们是在为你争取利益,而不是在赚你的钱。
这种手法其实和电视购物里面的“998”、“八心八箭”、“带回家”等口号很像,都是为了制造一种稀缺感和紧迫感,让你觉得错过了就没有了。
上演苦情戏或者搞笑戏除了和厂家斗智斗勇之外,主播还会用各种情感手段来打动你。
比如有些主播会上演苦情戏,说自己是为了救助某个困难群体或者某个慈善项目才卖货的,或者说自己是因为生活困顿或者身患重病才卖货的。
他们会用眼泪、鼻涕、哽咽等方式来博取你的同情和信任,让你觉得买他们的东西就是在做善事。还有些主播会上演搞笑戏,说自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欢乐才卖货的,或者说自己是因为爱好或者兴趣才卖货的。
他们会用各种幽默、调侃、搞怪等方式来逗乐你,让你觉得买他们的东西就是在玩儿。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掩盖他们卖货的真实目的:赚钱。
他们只是利用人性中的同情心或者好奇心来诱导你消费,并不真正关心你或者产品本身。
这种手法其实和电视购物里面的“儿子”、“爸爸”、“妈妈”等称呼很像,都是为了制造一种亲情感和信任感,让你觉得他们是自己人。
用牙咬衣服或者摔箱子等方式证明质量。你可能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主播拿着一个产品,说这是他们经过精心挑选的,质量非常好,然后他就开始用各种极端的方式来证明。
比如他会用牙咬衣服,说这是纯棉的,不会掉色,不会缩水,不会变形。
或者他会用力摔箱子,说这是防水的,防摔的,防刮的。
或者他会拿上刀片、电钻等工具,来进行破坏性实验,说这是耐用的,不会坏,不会破。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制造一种视觉冲击和心理暗示,让你觉得他们的产品真的很好,而不是在忽悠你。
这种手法其实和电视购物里面的“烧锅”、“切西瓜”、“削苹果”等实验很像,都是为了制造一种信服感和惊喜感,让你觉得他们的产品有多么神奇。
送一大堆赠品或者自己送产品除了证明产品质量之外,主播还会用各种优惠手段来吸引你。
比如有些主播会送一大堆赠品,说自己是为了感谢粉丝的支持才送货的,或者说自己是为了清仓才送货的。
他们会把一些无关紧要或者过期的东西当作赠品送出去,让你觉得买一个东西,送一大堆东西,很划算。
还有些主播会自己送产品,说自己是为了回馈社会才送货的,或者说自己是因为心情好才送货的。
他们会把一些便宜或者残次的东西当作产品送出去,让你觉得他们是在做慈善,而不是在卖东西。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制造一种便宜感和占便宜感,让你觉得他们的产品真的很便宜,而不是在坑你。
这种手法其实和电视购物里面的“买一送一”、“买二送三”、“买三送五”等活动很像,都是为了制造一种优惠感和满足感,让你觉得他们的产品有多么实惠。
变戏法或者玩游戏等方式增加趣味性除了用优惠手段之外,主播还会用各种娱乐手段来增加趣味性。
比如有些主播会变戏法,说自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惊喜才变戏法的,或者说自己是因为喜欢魔术才变戏法的。
他们会用各种道具和技巧来表演一些神奇的效果,让你觉得他们是在娱乐你,而不是在卖东西。
还有些主播会玩游戏,说自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乐趣才玩游戏的,或者说自己是因为喜欢游戏才玩游戏的。
他们会用各种规则和奖励来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你觉得他们是在玩儿你,而不是在骗你。
其实这些都是为了制造一种娱乐感和参与感,让你觉得他们是在和你一起玩,而不是在卖东西。
以上就是直播卖货背后的一些套路,你看出来了吗?
其实这些套路都是为了让你忽略产品本身的质量和价值,而只关注主播的表演和情绪。
这种手法其实和电视购物里面的“猜价格”、“抽奖”、“送礼”等互动很像,都是为了制造一种互动感和赌博感,让你觉得他们的产品有多么有趣。
总之,直播卖货就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主播就是一群专业的演员,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赚你的钱。
所以,当你看到直播卖货的时候,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和花招诱惑,要用理性的眼光去判断产品的真实价值,不要盲目跟风消费,更不要因为一时冲动而后悔。
最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直播卖货有什么好处或者坏处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我分享你的看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