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里有话
“简单几句话就能月入8000元”“学会3句话走遍天下都不怕”……随着电商直播发展,“电商捧哏”进入人们视野。他们是直播中的“场控”,负责把控直播节奏,比较熟悉货品详情和直播流程。其中,不少人营造出不真实的疯抢氛围,误导了消费者。(罗琪)
“没错的”“要的呀”“上链接”……在电商直播间里带动用户下单的“带货场控气氛组”,近日登上网络热搜。当前,直播销售竞争激烈,除了明星助阵、低价抢客外,“电商捧哏”“职业弹幕人”等成为除主播之外的直播标配。
相声界有“三分逗,七分捧”之说,捧哏角色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今,这种一唱一和的捧逗形式也被用于电商销售。有的“电商捧哏”通过与主播的语言互动,烘托直播间的营销氛围。有的“电商捧哏”则通过营造价低、紧张的购买氛围,给消费者以强烈心理暗示,从而尽快成交。
常言道,一个好汉三个帮。电商为带货主播配置“捧哏”角色,帮其叫卖、营销,借以烘托交易气氛,本无可厚非。但是,前提和底线是实事求是、诚信经营。
现实中,不少“电商捧哏”不但铺垫氛围、把控节奏,还干“逼单”的活儿。当主播反复强调“最低价”“库存有限”“卖完涨价”等关键词时,“电商捧哏”就会附和制造出“库存还有吗”“快没了”“不买肯定后悔”的氛围,借此强化消费者认知、催促用户下单。有的“电商捧哏”甚至在评论区疯狂刷弹幕,显示注入水分后的库存、销量等数字,制造出众人抢购、手慢即无的紧张感。这种造虚假、带节奏、逼下单的做法,是不正当的。
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网络交易经营者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不得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不得通过机器或人工方式“刷榜”“刷量”“控评”,营造虚假流量,扰乱市场竞争秩序。一些“电商捧哏”的做法,显然有悖法律规定。
治理“电商捧哏”等直播乱象,应当将“电商捧哏”归为助播人员,将其同主播一起纳入直播营销人员管理。“电商捧哏”也应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和义务,对商品质量负责。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谨慎下单,警惕“电商捧哏”带节奏的套路话语和“极限逼单”行为,莫让直播水军影响自己的判断与选择。(张玉胜)
编辑丨颜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