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6年是移动直播爆发元年,那么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直播已经成为电商新商业模式的一种,在电商潮流中脱颖而出,可以说2019年是电商直播元年一点也不为过,而电商直播创造的一个又一个销售奇迹,也正在印证这一说法。
8月份,快手主播有志举办了一场名为“从辛出发”的群星演唱会,花费将近7000万。但是,他斥巨资请明星只是为了排场,或者上个热搜吗?显然不是,演唱会结束后他立即在快手上直播,首发了一款口红,10分钟就卖出50万+支,外加一些套盒、面膜等,一场直播下来带货量高达1.3亿元人民币。
7000万换来1.3亿,这绝对是一场稳赚不赔的生意,也让人们再一次见识了网红直播的带货能力以及网红的生意头脑。
在越来越多的网络红人通过直播实现上亿销售额的同时,电商平台,甚至是短视频平台也没有闲着,纷纷看上电商直播这款“肥肉”,加快了在直播领域的布局,争相乘坐这趟直播快车。
当然,网红经济繁荣的背后是粉丝经济的支撑,网红背后的粉丝数量也显然超出我们的认知。《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2018》显示,截至2018年4月,中国网红的粉丝数量已经有5.88亿之多,超过40%的中国人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8.54亿,也就是说7个人中,至少有5个人就是网红粉丝,这数字令人十分震惊。
从网红到平台,再从平台到粉丝,都在印证电商直播这种商业模式的正确性。而各大电商平台的举动,也在引领电商直播向更主流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电商直播,有可能成为当下新零售业的未来。
高校开设直播课程或者新媒体相关课程,可以理解为与时俱进,但若仅仅单独开设直播专业,俗称“网红专业”,有些博噱头之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直播。但有教无类,只要学生选择了该专业,老师就会去教,可直播专业的适用性又太窄,仅仅把希望寄托在尚未成熟的新兴行业上,并未考虑到如果行业畸形发展,对该行业的取缔或整改使学校培养的大批网络直播人员的就业的影响。那么,大学到底该不该开设直播专业?
如果一定要单独开设直播专业,作为重点学科来发展。小编也希望在行业发展初期,先从选修专业开始,而非必修专业。新媒体与其说是新兴行业,不如说集各行之长的跨界整合。当前人人都要有新媒体思维,也就是跨界思维,但不是人人都适合做自媒体,再细化到个人,还要看其兴趣、优势在于文字、摄影、视频还是直播,最重要的还是坚持风格、坚持做,有了人和,等待天时与地利的到来。
高校对于新媒体的态度参差不齐:有的单独开新媒体二级学院,下设各相关学科;有的将新媒体专业置于创业学院,当作学生的社会实践培养课;有的也就在互联网相关专业的教学中,提及几句新媒体。为何如此?源于新媒体的“新”,正如高校里很多讲创业课的老师,根本都没创过业。
新媒体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负责“直播教学”的罗老师,她个人从未没做过直播,为了能带好课,只能边直播边学习,再用自己在短暂时间内摸索出的不成熟的经验,给学生一些并不专业的教学。义乌的这所学校成立“电商直播专创工作室”的初衷是好的,为了让学生多些择业选择,但是目前的诸多教学还存在问题,我们也理应给这样敢为人先的学校些掌声和宽容。
高校若开设直播或新媒体专业,可联合社会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共同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对学生的提升更快,也更切实际。同时,电商直播不是纸上谈兵,学校必须找到合适的电商平台来让学生学习实践电商直播的理论知识,真正做到落实教育内容。
新媒体的浪潮势不可挡,但其道长悠悠,希望直播可以在苍茫迷雾中求索到光明正道。
文案|刘怡杉
排版|李国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