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电商的套路,堪称千变万化。
“人数到1000,给大家上一波库存”
“弹幕刷‘想要’,有几人就上多少货”
“绝无仅有的优惠力度,请大家耐心等待”
相信这些话术,不少人已听出老茧。
商家为了用户停留时间和互动,让主播反复拖延时间,甚至在直播快结束前才上架链接,试图用极小的库存撬动巨大的直播间人气和转化。
而这一被称为“憋单”的行为,已成为过去式。
01
永久封禁,抖音全面整顿“憋单”
8月31日,抖音电商上线了《「违规玩法:憋单」实施细则》。
意在整顿宣传营销优惠但迟迟不兑现的行为。
官方对“憋单”的定义是,通过福利品或吸引力强的商品为噱头,吸引用户在直播间长时间停留和互动,但因未向用户清晰透传活动相关信息(比如商品福利价、上架时间、库存量等),导致用户购买体验受损的行为。
细则中,官方给出了一例违规示例:
一直播间从上播时,就在后头放着一个写着“炸”的篮子,但这件商品到直播快结束才上架。
这类商家,明显在故意拖延直播时长,吸引用户长时间停留在直播间观看。
官方将对这类商家将采取扣除信用分、暂时或永久关闭商品分享功能、扣罚违约金、暂时或永久封禁抖音帐号、冻结保证金、提高保证金应缴额、不得提取部分或全部未结算/ 未提现商品分享佣金等措施。
从处罚细则来看,情节严重的违规者将被扣除12分信用分。
目前,已有15家违规商家被扣除信用分。
避免违规的方式,官方也很明确的表示:明确说明商品上架的准确时间并按时上架,确保前期讲解内容与实际上架的商品保持一致,避免设置不合理的条件拖延商品上架。
愈发成熟的行业,必然会配套一系列的规则体系,直播电商也不例外。
未来这些粗制滥造的直播套路,将永远成为历史,看来商家得“真刀真枪”地硬碰硬了。
02
不让憋单了怎么办?
首先要理解,憋单的本质是什么?
是为了赋予商品更大的价值,从而使消费者产生更多的消费期待。
就像现在满地的网红店一样,吸引着无数消费者拥趸。
网红店的价值在于能赋予消费者“赶时髦”“拍照打卡”的精神价值。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很多店铺会把装潢、商品、服务弄得极其亮眼,尽可能地激发消费者的分享欲、占有欲。
这与主播在憋单中的状态相类似,通过对商品极尽赞美之词,引导粉丝们建立起消费期待。
实际上就是塑造一种莫须有的精神需求。
只不过,憋单是强制让粉丝停留,这与平台追求的健康交易环境相悖。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讲,平台需要一个有效且良性的流量闭环。
就像以“双语直播”起家的东方甄选,能恰到好处地把“内容”和“货”联系在一起。
主播通过优质文化内容为载体,提升了直播的可观赏性,并升华了商品背后的意义,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决策成本。
据了解,东方甄选直播间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在3分钟左右。而大部分直播间的用户停留时长皆以秒为单位。
又比如小红书“一姐”董洁,一改传统主播的“321上链接”,以柔声细语的语调,把商品优缺点一一展现出来。最终斩获了5000w GMV。
所以,在直播间里用千言万语把噱头做足,远远不如把“内容”做好来得实在。
未来直播间正确的发展方向,一定不是层出不穷的套路,而是通过优质的选品,合适的讲品节奏,再衔接上不错的内容展现形式,以最舒服、最能占领“精神高地”的方式引导用户下单。
03
直播电商从“造富”到“专业化”
任何一场狂欢,最后都会归于平静。
原本红人辈出的直播带货圈,如今也哑了火。那些老一辈的带货主播也渐渐减少出镜的频次。
红利愈发收紧的直播行业,还是被撕下了“造富神话”的标签。如今的直播,不过是线下门店、线上电商之外的,又一销售渠道罢了。
这意味着曾经凭借着个体能力单打独斗的时代落幕了。
剩下的是那些头部主播背后的MCN机构——遥望科技、东方甄选、交个朋友、谦寻文化、无忧传媒...
这些MCN机构把一个个“成功案例”不断复制,覆盖到全平台。其中无忧传媒就签下了10万个主播达人。
原本由单一主播创造的销量神话,现在被裂变为无数幕后人员的共同成绩。
所以在未来,“专业化”会成为下一世代的关键词。
而机构或许会代替主播,成为直播电商的C位。
毕竟在当下直播环境里,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没有专业化的团队及能力,堪比登天。
据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国内电商从业人员达6325万人,比4年前翻了一倍;在线直播的用户规模从4.56亿人跃升至6.60亿人。
可以想象,需求与供给在不断提振时,行业对于机构等服务商的需求也会愈发增强。因为他们需要一套快速融入行业之中的方式。
或许在不久的未来里,我们能看到更多“东方甄选”“董洁”们的诞生。行业中不再充斥着“321上链接”,而是“阿拉斯加的鳕鱼”吧!
一 END 一
加入金冠俱乐部
和老高当面交流
和亿级电商老板同行
把脉方向,提高认知,抱团发展
扫码添加老高助理微信
活动预告
老高私人公众号重磅上线
老高电商圈子部分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