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主播真实收入曝光,刺痛上亿人”:以为钱好赚,是成年人最大的错觉
“主播真实收入曝光,刺痛上亿人”:以为钱好赚,是成年人最大的错觉
文/澄子 主播/小楼
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随着直播和短视频的发展,如今主播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行业。
据最新报告显示,我国主播账号超1.3亿。
算下来,几乎10个人中,就有1个是主播。
图片:新京报微博
低门槛,高收入,一夜成名……主播,似乎成为了普通人逆袭的一条捷径。
有人觉得主播这一行“没有家境、学历要求,就连长相普通一样可以火,一样可以赚大钱”。
但最近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发展报告》,彻底打破了这一幻象:
图片:澎湃新闻微博
生活的真相,再一次赤裸地被揭露在了人们面前。
金字塔顶端,永远只有少数人。
每个行业都有二八定律,赚钱,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没有任何成功,是一日之功
在主播月收入这个热门话题下,有不少主播袒露心声。
还没火的主播说:其实自己月收入连3千都不到; 当主播很累,嗓子哑了也要继续播,不播,观众就跑了。
图片:@橘枳奶盖微博
图片:@带带小sama微博
之前,更有“大胃王”在采访中披露,自己做这行不仅没有赚钱,还吃坏了身体, 并因购买食材过多,借了70万外债……
图片:澎湃新闻
抛开概率谈运气,都是不负责任。
所有我们看到轻松赚钱的主播,都是从千万大军中杀出来,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只看到薇娅是直播一姐,身价90亿,跻身2021年财富榜前500;却不关注,她16岁就开始北漂,在服装店做导购一站就是12小时,全靠自己摸爬滚打。
只看到李佳琦是口红一哥,破吉尼斯纪录,登《时代》周刊;却不关注,一年365天,他能直播389场;直播5小时,口红试色就有380支。
这世上没有一份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分钱来得容易。
就像“鸭子定律”蕴含的道理:
人们只看到鸭子在水面上悠闲安逸地游动。
但潜入水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它的鸭蹼一直都在拼命地划动着,没有一刻停歇。
华丽背后是实力,运气背后是努力。
没有专业能力做背书,馅饼就是砸在头上,机遇也会转瞬即逝。
毕竟,平步青云是侥幸,厚积薄发才是人生。
多少人拼尽全力,才能过上普通的生活
最近,北京一位副处长送外卖,12小时仅赚41块钱的故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图片:微博话题
为了做基层调研,王处长拜师外卖小哥,亲身体验了一天外卖员的酸甜苦辣。
害怕超时和被投诉,取餐送餐一路小跑,争分夺秒:
图片:网络
送餐赶上高峰期,电动车被夹在机动车之间动弹不得:
图片:网络
离送餐时间还有14分钟,导航显示还有24分钟才能到,无可奈何:
图片:网络
一单跑了近一个小时,只挣了6块6,送晚了还要扣60%:
图片:网络
从最初兴致勃勃定下1天赚100元的目标,降低到50元;再到最后,辛苦一天,跑了12小时,只收到配送费41元。
他累瘫在马路边,满是委屈:
“太不容易了,这个钱太不好挣了。”
图片:网络
但最令人心酸的还是他“师父”那句: 你坐办公室的,永远不知道我们的痛苦。
图片:腾讯视频
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汗与泪。
体验完外卖小哥的艰辛,这位处长又化身乘客,调研了网约车司机。
司机小杨告诉他:
“每个月到手8000多元。早上(开)四五个小时,晚上(开)三四个小时,一天挣400元左右。
“想多挣几个钱,最起码一天得十三四个小时,不跑这么长时间挣不着钱。”
当问到多长时间会休息一下时,小杨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累就不休息:
“休一天就少好几百元后面一个月都跑不回来。”
图片:北京卫视
不敢喊累,不敢休息,因为还有生活要继续,还有梦想没完成。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常态。
我们用尽全力,维持着普通的生活。
前段时间,知乎用户@怒吃鸡胸肉整理出了一张“上海各行各业真实税前收入表”:
小区里的保安,一个月2500;健身房的前台小妹,做一休一,月薪3500。
每天往返高大上写字楼的白领,拿着6000的薪水;星巴克全职,税后4000。
如果你有幸进入到外企,还是四大会计事务所,一个月的收入也只在10000到15000之间。
反而是木工、电工、泥瓦工,以及996的代言人程序员,收入普遍更高。
图片:小红书@上海海归落户
表格一出,网友们都震惊了,要知道,这可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上海。
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远不如想象中那么惬意。
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说: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人们误以为十里洋场遍地黄金,其实,冰山下的大多数,才是真相。
不沉溺幻想,不庸人自扰。
做一个简单的人,理性务实,不断精进,才是突破之道。
真正的高手,靠的从来不是运气
俗话说,靠运气获得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因为实力输掉。
真正的高手,靠的都是底层能力:
1.选择力
漫漫人生路,我们会经历无数个选择,但影响我们人生的,只有那么几个。
比如,我们的收入水平,在选择行业的那一刻起,基本就已经注定了。
俞敏洪曾说:
“要成为专家,就要研究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在那个领域中,你是最顶尖的,至少是中国前10名。”
最初,俞敏洪想成为中国研究英语的前100名,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
权衡利弊,他决定转变方向,花一年的时间去背一本英文词典,成为了中国的单词专家。
后来他出版的红宝书系列图书,从初中到 GRE 词汇有十几本,年销量100万册,稿费比正式工作的收入都高。
选择,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远见。
与其消磨时间得过且过,不如停下来想想最适合我们的选择。
毕竟,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2.专注力
经常有朋友说,为什么我整天都忙,做很多事,却效率很低。
注意力是有限而稀缺的资源,被分散越多,效率也就越低。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说:
“一旦决定要做某一项工作了,就要沉浸其中,没有时间去抱怨,要把自己的整个生命都用来磨练技能,这样才能成功。”
专注力使他不断精进,哪怕他把寿司店开在地下室,只有10个座位,依旧能把店铺做成“米其林三星”。
省下那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挤压那些不重要的事,将主要精力集中在重要的事情和个人成长上。
把专注力交还给自己,改变自然就会发生。
3.行动力
行动力,是我们对平庸生活最好的回击。
“得到”CEO脱不花,就是一个行动力爆表的人。
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小公司打杂,公司有次接到一个大客户邀请,去提案竞标。
同事们七嘴八舌对方案发表意见。
但脱不花发现,他们说的跟自己在专业沙龙听的内容一点都不一样。
于是硬着头皮拨打沙龙上拿到的电话,请教做提案的办法:
湛先生湛先生,我是一个小朋友,一个月前我听过您讲如何做提案;现在我们有机会做提案了,可是我不知道怎么做,请问您能帮帮我吗?
没想到真的把时任北京奥美总经理的湛国祥约了出来。
大学没有毕业的脱不花凭着一腔孤勇,就这么闯出了一片天地。
后来,她总结自己人生经验:
“人生总有很多左右为难的事,如果你在做与不做之间纠结,那么,不要反复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赢。”
有一千个完美的想法,不如真真切切地去做一件事。
行动是最好的老师,90%的情况下,先干起来都是稳赚不亏的。
写在最后
俞敏洪曾说:“很多人一辈子有两个追求,一个是有钱,一个是值钱;有钱的人不一定值钱,但值钱的人一定会有钱。”
与其幻想一夜暴富,不如耐下心慢慢打磨自己。
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人生是一场投资,学会投资自己,才会永不掉价。
点个「在看」,共勉。
作者:澄子,半个理想主义者,来源:樊登读书(ID:readingclub_btfx)。
收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