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网络
作者:彭格
导读:被资本冷落“三年”后,近日,知名种草平台小红书斩获5亿美元的新一轮战略融资,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281亿元。小红书将要上市的传言再次甚嚣尘上。
但从现实看,小红书的处境并不乐观:一方面, “种草”已不再是小红书的独门绝技,近年来,天猫、抖音、京东等平台陆续推出了种草机制;另一方面,小红书的社区生态屡受争议,笔记内容良莠不齐,“擦边”现象严重,如涉黄、病媛、佛媛、虚假营销、笔记代笔、非法售卖烟草、滤镜景点等。虽有资本力捧,但小红书如何保持现有估值并实现IPO,似乎仍是一个难题。
据36氪报道,11月8日,小红书完成了新一轮5亿美元的战略融资,由淡马锡和腾讯领投,阿里、天图投资、元生资本等老股东跟投,投后估值高达2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1亿元。据悉,该轮融资以老股东增持为主,有投资人称,主要是看好小红书的垂直社区,至于变现,要看小红书团队如何执行。
小红书的变现,与其强势的“种草力”脱不了干系。2020年,小红书孵化的美妆品牌完美日记(YSG.NYSE)、潮玩品牌泡泡玛特(09992.HK)分别在美国、香港上市,元气森林也在短短5年间估值近千亿人民币。
因为强大的孵化能力,近一年来,资本市场不断有小红书将要IPO的消息传出。虽然传闻最终都被否认,但综合小红书自身的融资情况、内部高管回应、资本的投资回报要求等,其已然处在了上市边缘。
但从现实看,眼下,小红书的处境并不乐观。
由外部环境看,电商平台内卷现象严重,“种草”已不再是小红书的独门绝技,越来越多的平台已经意识到了“内容种草”的重要性 ,近年来,天猫、抖音、京东等平台陆续推出了种草机制;由平台内部看,小红书的社区生态屡受争议,笔记内容良莠不齐,“擦边”现象严重,如涉黄、病媛、佛媛、虚假营销、笔记代笔、非法售卖烟草、滤镜景点等。
虽有资本力捧,但在此形势下,小红书如何保持现有估值并实现IPO,似乎是一个难题。
饱受争议的社区生态
从小红书近年来发生的几起引发舆论热议的事件来看,这个曾因真实分享著称的平台,似乎已经沦陷在了“真假难辨”的互联网信息浪潮中。如今的它,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少年”,是什么让小红书变得不再“单纯”?
透过现象看本质,小红书所经历的诸多波折,是其存在问题的折射。财熵在回溯小红书近年的发展历程时发现,质疑和掌声从未远离它,近年来,小红书所引发的几次舆论风波,原因多数和其“内容种草”有关。
据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小红书母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共被行政处罚六次,其中三起由于违反广告法,在广告中涉及疾病治疗功能,使用医疗用语或者易使推销的商品与药品、医疗器械相混淆的用语。
此外,由于笔记内容低劣,与社会价值观偏离、虚假宣传等原因,小红书几度被推上风口浪尖,受到网友的口诛笔伐。典型的事件,除了近日议论纷纷的“滤镜景点”事件,还有“媛宇宙”事件——10月11日,凤凰网财经发博,称“小红书成了媛宇宙”——离婚名媛一边痛诉渣男一边推荐产品。
“虚假种草”似乎已成了小红书解不开的“结”。2020年至今,小红书先后被央视新闻、荔枝新闻等多家媒体揭露,存在招募推广、携手、代发雇佣水军等行为,种草笔记价格低廉,一篇为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尤其严重的是擦边现象频出。今年3月,据红星新闻报道,有博主爆料小红书平台上疑似出现儿童色情团伙,后经小红书官方查证,确有此事,平台对这些账号及内容做封号和删除处理。而在今年1月“儿童软色情表情包”事件中,涉事平台同样是小红书。
财熵在梳理过程中还发现,2019年,小红书APP曾因内容敏感、低质遭到官方下架整改。
以上种种,折射出小红书畸变的“种草模式”。
由此可见,如何规范“内容种草”已然成了小红书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财熵查阅小红书官网发现,为维护健康的社区生态,小红书推出了啄木鸟计划,清剿违规用户账号,在蒲公英平台上线博主信用等级体系,以建设健康、良性的品牌合作交易环境。
为何“内容种草”频出问题?究其实质,不过是逐利罢了。作为一个商业产品,小红书正在经历所有产品发展到后期都要面临的难题:要“初心”还是要“赚钱”?但多年以来的商业发展已经验证了,所有产品发展到后期,几乎都是商业占据上风,因为资本运行的逻辑就是“后期即有所回报的时候”,而”内容种草“就是小红书商业变现的重要一环。
众所周知,小红书属于“社交内容电商”模式,即通过视频、图文等方式去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真实分享”与种草性质的相混合的广告模式,能使得用户沉浸在推荐情境中,更容易相信产品推荐。
由此层面思考,不难推理出小红书平台生态演变的逻辑:小红书对合作对象给予流量及曝光扶持,让推广的笔记呈现在大众面前。而平台用户是有限的,普通用户的分发推介数量由此被缩减,久而久之“真实分享”的社区内容生态被迫改变,合作方因为看到效果选择继续投钱,普通的内容创作者则由于持续性地听不到回响,创作热情慢慢消解。
玩不转的社交电商
2013年,瞿芳联合毛文超、曾秀莲在上海创立小红书,以海外购物攻略为切入点,慢慢发展成分享社区;2014年,小红书再次调转“船头”,转型发展电商。自此,一个全新的集晒生活、商品测评、种草等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形态应运而生,小红书也依靠独具一格的“社区+电商”模式,渐渐跻身电商平台行列。
电商是小红书商业化的重要一步,但从小红书的现状来看,其社区属性或强于电商属性,比如用户会受笔记影响,被博主“种草”。但因为小红书商城的产品品类有限、售后不如专业电商平台,用户一般会跑到别的平台去购买,小红书也因此被业界调侃“不是电商平台,而是社区版的百度百科”。
只能“种草”不能“拔草”是小红书的痛点,也是因此,小红书的电商业务一直表现得不温不火。《财经》曾披露,小红书自营电商没有完成2018年GMV100亿元的KPI;并且,虽然小红书的抽佣比例是淘宝的数倍,但直到2018年也没有实现盈利。
财熵在梳理资料时也发现,2018年小红书在完成一笔3亿元的D轮融资后,便陷入了一段长达三年的投融资“停摆”期。而这似乎也印证了此前外界的一个说法:因业绩未达预期,小红书被资本“冷落”。
为实现平台“种草+拔草’”的交易闭环,2019年小红书发力直播电商,2020年4月小红书直播功能正式上线,并在直播间开通了淘宝等其他电商平台的链接。这一新模式给电商业务带来了一点起色,三个月后,小红书有超过3万个品牌入驻,同比增长了83%,其中美妆护肤品牌增长5倍,时尚服饰品牌增长超10倍。
但和同一赛道的抖音、淘宝和快手相比,这一成绩并不算出色。据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0 年,抖音直播电商GMV 突破5000 亿元,淘宝超4000 亿元,快手为3812 亿元,而小红书不足70 亿元。
小红书在电商业务上投入不菲。为弥补在供应链、物流、商品品质上的缺陷,小红书投入大量人力财力,扩充电商平台,建立自营保税仓。据悉,目前小红书在海外有20多个仓库,已经搭建起一套包括采销、仓储物流、客服等所有环节的完整电商产业链,这也足以说明小红书做电商的决心。
不过,因平台屡被曝出“虚假种草”、“笔记代发”等问题,现在用户已经变得慢慢精明起来,不再偏信KOL的“种草”。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消费者对小红书“防备心”的加重,也体现了平台信任的崩坏。这对于小红书的商业变现是十分不利的,因为KOL为连接用户和品牌的中介,中介出了问题,上游品牌商也就不会再为推广买单了。
如何平衡社区生态和商业化,这是留给小红书的一道难题。
从购物指南到跨境电商,在商业化的焦虑下,小红书的内容体系变得越来越充实。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小红书用户全年笔记发布数同比增长超150%,但激增的内容数量并没有给小红书的电商业务加成多少。头豹研究院数据显示,小红书2020年营收中仅有20%来自于电商,剩下80%均由内容社区的广告收入组成。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电商,小红书也许更适合通过广告赚钱”
图引自头豹研究院
此外,就目前而言,小红书在诸多电商平台中并不占优势。易观分析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2季度,在中国跨境进口零售电商中,小红书排名第六,市场份额仅为2.6%。
图引自易观分析
更为致命的一点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平台已经意识到了“内容种草”的重要性 ,“种草”已不再是小红书的独门绝技。近年来,天猫、抖音、京东等平台陆续推出了种草机制,竞争对手来势汹汹,小红书能否招架得住,还是个未知数。
距离IPO还有多远?
小红书在回应IPO传闻时表示,会阶段性与资本市场保持沟通,上市事项仍在考虑之中,募资规模、时间等细节可能有变化。
从用户体量上来看,小红书自2018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并于2020年开始出现明显破圈泛化。第三方平台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8月,小红书月活用户约1.6亿,相比2020年1月(2020年初)增长97%,日活用户同比增长110%。
小红书的估值,也随用户体量的扩增“水涨船高”。上一轮融资时,小红书的估值刚刚超过30亿美元,近日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已超过200亿美元。但是,小红书真的做好IPO的准备了吗?
财熵发现,小红书这几年的战略有明显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调整电商打法,完善交易闭环。前文提过,这么多年小红书的电商业务一直“差口气”,2020年营收中仅有20%来自于电商,剩下80%由内容社区的广告收入组成。很明显,小红书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一直在寻找突破。
2019年2月,小红书联合创始人瞿芳和毛文超发内部信,宣布将对内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其中就包括将原“社区电商事业部”升级为“品牌号”部门。小红书称,今后品牌号部门将围绕“品牌号”这一核心产品,整合从社区营销一直到交易闭环的资源,为品牌方提供全链条服务,帮助其不断提升商业价值;此外,还将升级“福利社”部门,整合商品采销、仓储物流和客户服务的全流程职能。
而今年8月,针对电商业务,小红书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关闭笔记中的商品外链权限;二是推出“号店一体”机制,即所有用户都可以注册成为专业号,在小红书上开店,平台通过抽取专业号收益佣金的方式进行盈利。
淡化种草标签,强调社交价值。小红书正在转型,从它的slogan变化可以清楚的觉察到,从“全世界的好东西”到“全世界的好生活”再到如今的“标记我的生活”,小红书正在从卖货种草向展示生活方式转型。这和此前瞿芳所描述的,”小红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现代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当一幅画卷在你面前缓缓展开,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有趣,但又是如此不同“的说法不谋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转变,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红书的“商业变现”和“用户增长”焦虑,小红书出现明显的破圈泛化。第三方机构数据显示,目前小红书累计用户已经达到4.5亿,内容品类也更加丰富。易观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小红书用户全年笔记发布数同比增长超150%,其中,体育赛事方面内容同比增长超过1100%,民宿、科技数码同比增长超过500%,美食类笔记发布量同比增长超过230%。
丰富内容体系,吸引男性用户。小红书的男女用户分布极不均衡,女性占据了平台用户的绝对比重。千瓜数据显示,2020小红书的女性用户占比高达88.37%,男性用户仅有11.61%。
为了社区的长远发展,今年开始,小红书陆续扩充内容体系,不再单纯扶持护肤美妆等传统内容,也开始关注运动健身方面的内容板块。比如与“披荆斩棘的哥哥”综艺节目达成合作,邀请男明星来小红书社区分享如何做运动、如何学某项技能等;此外,小红书还引入了奥运会IP,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合作,邀请了大批运动员入驻小红书,分享他们的奥运Vlog。
据小红书方面透露,2021年平台的单日笔记曝光已经超100亿次,且男性用户占比已经达到了30.59%。
上述三个转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红书的商业变现焦虑,但是否能助小红书顺利敲开IPO的大门,也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