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小红书方面召开了 " 万物皆可种草 "2024WILL 商业大会。以往一年一度的这这一活动,却在 2023 年一反常态地开了两次,由此也足见小红书对于推动商业化进程的热切。而在此次 WILL 商业大会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莫过于小红书推出的 "1+3" 开放产品矩阵,也标志着其放弃了以往 " 闭关锁国 " 的策略,转而尝试 " 小红书种草、全域转化 "。
如今,种草俨然已经成为了第三类营销范式,它也被认为能创造消费需求、进而影响到用户的消费实践。然而作为将 " 种草 " 一词发扬光大的平台,小红书此前却可谓是让商家又爱又恨。爱的自然是种草可以实现品宣,恨的则是在小红书上种草的转化效果难以量化,投放的种草内容在触达用户后到底带来了多少消费者,则一直是个谜。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其实很简单,由于小红书的自营电商 " 发育不良 "、同时也不愿意将数据开放,所以导致在这个平台上种草在商家眼中几乎变成了 " 玄学 "。如今小红书上线的 "1+3" 开放产品矩阵,就包含数据联盟 " 种草有数 ",以及升级版灵犀、种草全域达和搜索直达三个产品解决方案,目的自然就是要将 " 玄学 " 变为 " 科学 "。
据小红书技术副总裁风笛介绍,加入 " 种草有数数据联盟 " 的品牌和合作伙伴,可以实现小红书的种草数据和各平台转化数据的直接打通。目前,已经加入的合作伙伴包括京东、唯品会、得物、去哪儿、美团等平台,以及超过 1000 家品牌。有了数据作为支撑,商家就能知道在小红书上种草的效果到底如何,以及如何针对性地调整面向用户的种草内容,让种草实现有数据可依。
事实上,小红书此次不仅仅是 " 数据开放 ",就连 " 流量 " 也开始对外部平台开放。比如," 搜索直达 " 功能可以让用户在小红书上搜索相关商品时,直接跳转到其他平台的店铺商品购买页面。这个功能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其实在抖音、快手此前还没搭建好电商体系时,就是这样给淘宝、京东、拼多多输送流量的。
在流量红利不再的当下,拥有流量池的平台敝帚自珍其实才是常态,小红书此前也是如此,对于站外链接、跳转站外等行为也是严厉打击。现在小红书在搜索领域允许流量流入站外,这无疑是颠覆性的。要知道,搜索往往是用户主动发起,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因此促成交易的可能性也更大。
根据小红书方面在此次活动中公布的数据显示,42% 的新用户在来到小红书的第一天就会使用搜索功能,70% 的月活用户有搜索行为,搜索也已经成为小红书用户的日常使用习惯。在每天小红书用户的海量搜索中,高达 88% 为用户主动发起。而这一数字,也证明了用户通过小红书搜索来完成付费转化的可能性极高。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小红书会选择开放呢?答案可能是开放才是小红书当下的最优解,既能够兼顾商业化,又不会伤害到作为核心竞争力的社区氛围。
事实上,抖音和快手已经是珠玉在前,在站内已经完成了从种草到消费、从内容到交易的闭环。尽管小红书此前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 " 小绿洲 " 的失败让他们清醒了,进而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小红书说到底还是一个社区,核心优势是内容,通过优质的笔记和直播内容促成购买应该是更适合小红书电商的生长模式 "。
说一千道一万,内容至上的理念此前成就了小红书,但反过来也限制了这个平台,社区氛围和商业化的平衡在过去数年一直都是小红书的心病。买手电商这个概念的出炉,就标志着小红书内部路线之争的结束," 回归社区 " 成为了的主题。
小红书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毕竟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市场环境已经是商品过剩、平台多元,但需求却相对有限。
以种草闻名的小红书,现在选择数据开放、流量开放,也就意味着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开放给合作伙伴,这又怎会不让它成为电商眼中的香饽饽。虽然在站内完成业务闭环、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才是互联网厂商的最优解,但纵观国内各大互联网厂商,真能做到这一点的其实寥寥无几。
当然,小红书打造的开放生态也很脆弱,在赢家通吃的互联网世界里双赢往往非常困难,更何况实现三赢。第三方电商平台和商家其实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例如商家想搞私域、电商平台想要获取完整的用户数据,而小红书想必也不会甘于只做一个流量的搬运工。所以这个联盟究竟能否按照小红书规划的路线前进,就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了。
但不管怎么说,降低自己的天花板换来度过寒冬的真金白银,如此现实主义的操作确实是最适合当下的小红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