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已在电商赛道探索了8年,也是正式入局“双十一”的第5年,但在商家赚钱、用户体验、供应链建设等几个关键维度上,没有任何一方面能交出及格答卷。
2022年,超2亿月活的小红书,仍旧逃不出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
根据用户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人认为小红书更像是“一个搜索引擎+信息流平台”,当你要买东西去小红书检索评价;当你无聊去刷刷看有没有种草的,而并没有什么消费的氛围。
曾经,小红书不认可外界所贴的电商标签。但是让更多品牌和中小商家赚钱,是任何电商平台生态做大做强的根基。
某店家反映,以前来自小红书的引流并不算少,不少粉丝都跑到评论区要商品链接,但在去年8月小红书封禁淘宝外链、关闭笔记好物推荐功能后,淘宝商家无法直接引流。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20年小红书GMV不足70亿元,预计其电商收入大概介于10亿元-14亿元。根本无法与京东、天猫等平台相提并论。
在大多数商家都不愿意在小红书开店的局面下,小红书仍并未给出吸引商家的佣金率,甚至采用双向抽佣,整体佣金率介于15%-20%之间。大大劝退了有入驻意向的商家,小众新品牌根本无力负担。有业内人士称,这一度导致博主和品牌方私下交易。
与此同时,小红书开店保证金、运营客服费等也备受诸多商家诟病。多位商家就在黑猫投诉称,开店之前,小红书客服告诉他们,不需要缴纳保证金就可以开店,但是等他们开店提现时才知道,如果不缴纳保证金交易资金根本无法提现。
以及平台服务费、物流辅助服务费、客服服务费以及其他费用,小红书都会以月结方式先在商家零售销售额中自动扣除,商家才能收到销售款。这些苛刻的条件都让小红书的入驻商家难成生态体系,也吸引不了更多未入驻的商家。
阻碍商家在小红书平台赚钱,还有小红书自身的重要原因:电商基础设施和供应链建设实在太弱。
供应链是链接平台和商家重要环节,供应链能力如果弱,产品、价格、体验等也会差,不仅用户无法留存,商家履约成本也会更高。“京东、抖音、天猫等能成为电商巨头,本质上还是强大供应链的比拼。”
事实上,即便拼多多、天猫、京东等电商基础设施早已完善,但在供应链却未停止前进脚步,把更多功夫下在如何优化供应链管理、利用大数据赋能。
为了改变供应链短板对商业闭环的严重制约,小红书从组织架构到运营模式进行了诸多探索。但本质上都没能改变供应链太过于薄弱现状,无法保障商品配送高效便捷和良好的消费者体验。
过去几年,关于小红书笔记代写、刷单成风、数据造假被不断曝光,不仅让种草模式弊端显露无疑,也引爆大众对小红书的平台信任危机。
在电诉宝平台官方2022年第一季度统计中,小红书的投诉量也排在所有电商平台第二位,投诉具体涉及货不对板、疑似售假、虚假促销、售后欠缺等问题。
商品质量、用户体验是一切电商平台的生命线,小红书显然也不例外。有消费者就表示,如果连平台自营店商品都难以保证品质量,那么谁还敢在平台购物?又如何去留住想拔草的人?
多年来,小红书一直想通过社区价值、内容价值连接B端与C端,构建自己的电商闭环,找到商业化自循环路径。但客观现实是,即便小红书流量仍在,但上述三大问题,让小红书商业闭环体系迟迟难以搭建完善,也被迫在今年双11期间,再度为其他电商巨头“做嫁衣”。
但是小红书亲自下场做电商,也有自己优势,比如平均带货转化率较高,平均带货转化率达到21.4%。因此淘宝和京东都上线了自己的种草平台,都想复制一个“小红书”。这同样也对小红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小红书创始人毛文超、瞿芳曾提到,未来小红书要打造的是“更真实、美好和多元的虚拟城市”,成为生活潮流的发源地。
但是对商家和品牌来说,就连种草小红书都不是最佳选择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小红书除了继续为他人引流“做嫁衣”,又能如何?
The End
思创有话说
对于小红书管理团队而言,或许已经忽略了一个事实:
社区种草出圈是电商变现、带货转化率,都建立在用户信任基础之上。当小红书多次卷入水货、假货风波,也就加剧了用户对平台的不信任,平台无论是做大商业化,还是成为“生活潮流发源地”,都是镜花水月。
手握流量密码的小红书,需尽快讲出商业化新故事。
小红书自身的成长进化,做大做强做优,
才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
郑重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全网维权,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