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国消费者杂志社共同发布2023年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消费者不满直播电商“低俗”“虚假比价”等问题以社会影响力90.1成为第四季度消费维权舆情第一关注热点。
报告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者在电商直播间的不良体验引发舆论关注。有消费者称,有电商主播在带货美妆商品时内容低俗,引人反感,乃至有消费者向品牌方提出质疑称“品牌形象不要了吗”。此外,一些电商主播存在“虚假比价”争议行为,被质疑有误导消费之嫌。有消费者反映,一主播在销售一款洗发水时,出示的电商平台同款商品价格截图不完整,没有包含优惠信息;其在销售一款首饰时,用作对比的其余店铺的销售页面价格截图,实际上高于平台内官方旗舰店的价格。
媒体曝光小杨哥首徒红绿灯的黄带货被批低俗
舆论认为,直播间内主播等工作人员的不当行为,反映出其对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漠视态度。对此,直播电商平台应尽到自我净化的责任,充分利用先进技术筛查、屏蔽涉嫌欺诈、低俗的直播内容。监管部门应创新监管方式方法,及时对违法违规主体加以惩治。要通过净化电商直播生态,让消费者在诚信环境中理性消费,不被各种套路“收割”。
此外,“摇一摇”跳转广告泛滥令消费者不堪其扰;变种“生鲜灯”存在“屡禁不绝”隐忧;短视频平台微短剧诱导付费;大学生“整顿”不合理餐具收费;网红零食“学历造假”导致消费者“踩雷”等消费维权事件同被列为消费维权舆情热点。
据了解,社会影响力最终得分由舆论热度指数与话题影响力指数两部分加权构成。舆论热度指数以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热度计算公式为基础,基于此话题在全渠道(网媒,平媒,微信,微博,博客,论坛,APP)的曝光量得出。话题影响力指数基于事件涉及人群、波及范围、安全危害三维度,综合打分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