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起,小红书的商业化步伐就没停过。
继上线团购功能后,最近它又推出“笔记带货”,用户可以直接在笔记里电商交易。同时,不少9.9包邮商家涌入平台,靠低价、精致的图文吸引用户下单。
可以说,小红书多年一直追求的种草拔草闭环,正在被试水出一条新路。
目前,“笔记带货”功能还在测试阶段,后续才会全面开放。
该功能是在达人笔记中附加上商品链接,用户可以在看笔记的同时直接下单购买,类似于抖音小黄车。
为此,平台专门设立了“笔记带货”选品中心,达人能从中找到相应产品挂到笔记中,单篇笔记支持多个商品挂链接。
对商家而言,可以直接在平台内挑选达人,并邀约挂链合作,推广流程被简化;对博主来说,从平台内关联商品无疑能带来更多变现收入;对用户来讲,有平台背书,不用跳转平台下单体验感更好。
该功能的推出,可谓一举三得。
其实,从去年起,小红书就在试水让小体量商家入驻,比如9块9包邮的手机壳、10元10个的发卡、4块包邮的挂件。
这些商家靠精致的图片、较低的客单价吸引用户,后者被种草后立马冲动下单因为平台长尾化的流量分配机制,一旦出一篇爆款,几乎一个月不愁销量。
比起其他平台,小红书电商正处于萌芽阶段,本就需要各类商家,提高内容转化率,培养用户习惯。
因此,尽管部分低价包邮产品与小红书调性不太搭,但只要他们遵守平台规则,都能得到一定流量扶持,用以培养用户购物习惯。
最近,官方透露,平台电商要在618期间拿出成绩,或将进一步降低开店门槛。
种种动作,足见小红书的破局之心。
小红书不算年轻,成立于2013年6月。
受当时移动互联网限制,它并未第一时间形成人人共创的网络社区文化,而是以内容为主的攻略社区。
在早期商业化试验中,小红书在自己领地里摸爬滚打还算顺利。
2014年8月,移动版小红书上线,12月推出自营电商平台“福利社”,商业模式有了雏形。
在之后的几年里,平台逐步拓展业务范围,广泛连接各类品牌,丰富货品品类,运营保税仓库等。
2019年7月,小红书用户规模突破3亿,社区内容也发生转换,从专业攻略建议下沉到人人都是博主。
源源不断的用户原创内容给社区带来活跃度,也加强了用户粘性,形成一种独特的人人分享、种草拔草的社区文化。
不过,巨头林立的电商市场中,小红书的优势并不明显,体量越大,商业化反而越难。
对小红书而言,种草模式是良药,也是“毒药”,该模式最大的局限就是吃不到肉。在平台内种的草却在平台外转化交易,流量是有,可自己捞不到半点好处,都是为他人做嫁衣。
更要命的是,种草并非小红书的专利,当抖音、淘宝等纷纷上线种草功能后,小红书的电商业务正在面临极大挑战。
当综合平台把业务触角伸向垂类平台,后者必得反击,拓宽业务范围,寻求新的生存空间。
于是,小红书开始探索新增长点,尤其是2019年6月内测直播功能、上线带货入口,打通社区内容和电商的野心便显露出来。
今年,其商业化节奏更是持续加快。
3月初,小红书宣布将直播业务升级为独立部门,统一管理直播内容与直播电商等业务;4月20日,宣布上线团购功能,进军本地生活;前几天,又推出“笔记带货”,颇有全面押注电商业务的意味。
此举也能理解。毕竟,外部强敌环伺,淘宝、抖音、美团等大厂纷纷围攻围攻小红书。
比如,淘宝在去年2月成立内容化小组,对手淘的内容呈现进行多维度探索;大众点评也在今年初发起“春生战役”;字节跳动在海外市场重走小红书的路径,抢占“出海红利”。
目前,虽然各方没有出现正面竞争,但资源禀赋更突出的大厂,无疑正在一步步分食小红书的份额。
因此,小红书的商业化进程不得不跑步前进。而发力本地生活和电商闭环,是它接下来必须要完成的商业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