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数据能够最为客观的反应用户对产品态度,而用户对产品的态度决定了一款产品的生命周期。所以关于已上线的产品分析,首先从数据部分入手。由于「小红书」以移动端为主,因此只调研app数据。
关于app数据,下面将分别从评价/评论,应用下载量排名两个维度进行分析。
1.1 评价/评论
图1是iOS用户的「小红书」的评分。截止收集数据的时间8月1日,所有版本评分共63745个,其中五星好评约84.8%,一星差评约2.5%。
图2是android用户在360手机助手和百度手机助手平台对「小红书」的评分情况。截止收集数据的时间7月25日,百度手机助手下载量881万次,无评论信息。360手机助手下载量343万次,共661条评论,其中好评约79%,中差评约21%;
1.2 历史排名
图3为iOS平台「小红书」自上线以来的App Store历史下载量排名。
由此可见「小红书」在市场所占份额较大,具体分析如下:
「小红书」进入市场较早(2013年12月),有一定的积累量。
第一阶段,「小红书」内在app store上线时的名称为“「小红书」香港购物指南”,用户分享香港旅行购物及其他海外购物攻略,此时「小红书」属于旅行类产品;第二阶段,「小红书」由攻略转型为社区,改名为“「小红书」购物笔记”,在2014年推出的社区中,用户可以任意发自己买的东西,此时「小红书」属于生活类产品;
第三阶段,「小红书」经过调研后转型为社区融合电商,在2014年底推出电商模块-福利社,用户可通过社区分享找到海外好物,通过“福利社”购买,此时「小红书」属于购物类产品。
第四阶段,新增福利社后,2015年6月6日推出「小红书」周年庆活动;2015年11月新增红色星期五,模仿海外“黑色星期五”打折、采购习惯,营造「小红书」特色红五气氛。
从2016年12月起也就是「小红书」由旅行类产品转变为购物类产品一年后,「小红书」在app store上购物类的下载量排名一直稳定在前10名,把握住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小红书」的核心竞争力是社区结合电商的模式。「小红书」从社区起家,为用户提供信息,积累了大量用户。在这样的积淀下产生了以下效果:
社区的用户为电商带来流量。
用户在社区内向其他用户传播,让用户了解并尝试福利社,适合福利社的口碑营销。
社区用户数据有助于建立用户画像,易于进行个性化内容推荐和商品推荐,提高用户活跃在app内的时间,提高用户的转化率。
社区内容数据有助于电商选择合作商品。
使用福利社购买商品的用户能够进行二次传播。「小红书」的快递盒符合“视觉锤“的传播概念,用大红色包装、大而醒目的“「小红书」”字样,在消费者周围无声无息地进行视觉传播,抢占用户心智,有助于新用户加入。「小红书」的主要功能有笔记、福利社。接下来将分别从这两个主要功能的功能简介、基本功能罗列、功能使用情况三方面介绍和分析。
3.1 笔记
3.1.1 笔记的功能介绍
「小红书」的笔记功能是「小红书」整个产品的基础,是由用户产生的自身海外购物、生活心得的真实分享,对其他用户购买产品起引导作用。
3.1.2 笔记的基本功能
「小红书」笔记中的基本功能见如下功能列表:
3.1.3 笔记的功能使用情况:
具体评论如下:
可见,
笔记功能帮助用户在买东西前做功课,通过他人真实评价充分了解自己想买的产品。
笔记功能中信息流的呈现方式以及个性化推荐,满足用户“刷”、“逛”的需求。
笔记中还有瘦身、服饰、家具、母婴、求职、美食等多方面的心得,覆盖用户群体生活方方面面的帮助。
社区中真实用户的笔记分享,让用户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相关的讨论,了解更多用法知识和建议。
首页推荐笔记帮助用户打开眼界,看到其他认真生活的女性,进而促进自身向往美好,塑造高品质的生活方式。但是,「小红书」笔记功能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小红书」鼓励晒物,积累的用户是喜欢晒自己买的东西以获取成就感的用户,部分用户笔记也慢慢变味,由实用化渐渐转向炫耀化。解决办法是编辑控制笔记上首页推荐时,根据用户属性,选取相对可实现的笔记推荐。另外,运营人员定期推出活动专题,引导用户晒大家关心的物、实用的物。
由于「小红书」笔记的布局是上方图片,下方文字。当笔记内容长时,阅读时需要常常向上翻,体验不佳。「小红书」近期开放了长笔记功能解决此问题,不过目前发表长笔记需要申请,门槛相对笔记来说还是较高。
由于「小红书」发布笔记无门槛,因此有时候在购物前查看他人用户笔记时会出现经验较少的用户发布相对无帮助的笔记的问题,需要仔细甄别对比,降低了用户的效率。解决办法是设计算法并添加“没有帮助”选项,使赞数高、写得认真、对用户有帮助的笔记首先呈现,使摘抄他人或广告的、对用户没有帮助的笔记沉底。
3.2 福利社
3.2.1 福利社的功能介绍
中国年轻一代的消费能力提升,用户在「小红书」社区里有了自己对生活方式的向往,发现了好东西,并相信这些东西可以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接着通过福利社这样简单快捷的方式把这些好东西真的带到生活里,去改变自己。
3.2.2 福利社的基本功能
「小红书」福利社中的基本功能见如下功能列表
3.2.3 福利社的功能使用情况
具体评论如下:
可见,
女性用户在一个购物分享社区中逛久了,会自然地产生购买的需求。「小红书」福利社为用户提供了自营商品购买渠道,完成了用户“看笔记-种草好物-购买-分享”的闭环体验。
福利社功能中,用户最关心的是商品真假问题,并希望「小红书」坚持做正品,严控进货渠道,加大监管力度。
福利社功能中,用户差评比社区方面要多很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售后流程不完整。用户找不到退款申请、电话客服、投诉电话。客服效率和培训问题。客服处理问题拖的时间长,最终没有解决部分问题的情况也有发生。技术或决策引起体验极差。用户在活动期间,用时间和精力抢到商品,但被福利社无故取消订单,引起了非常不满的情绪。对于核心用户来说,购买到产品或者完成一件大事后,在「小红书」发笔记分享是她们的习惯。她们难以舍弃「小红书」,较难迁移到其他平台。一方面,她们在平台倾注了时间和精力的成本,并且得到了粉丝数量、点赞数等回馈;另一方面,在社区内也结识了一些朋友,可以一起交流一起分享。
然而,当发布笔记后得到的点赞数少、其他用户不活跃的时候,这类核心用户也会玩得没意思,会倾向于离开。
对于主流用户来说,主要有3种使用场景:
不知道要买什么,闲逛。这种场景下,用户渴望更好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小红书」这个聚集了大量享受生活的用户的社区,可以找到并跟风各种让自己的方法和商品。
知道要买什么品类,在买之前查找产品评价,在社区中可以看到用过该产品的用户反馈。
已经买了某商品,希望查找使用方法。用户在碰到不会使用产品时候可以查找到使用方法,甚至还会有其他用户与其交流并给出建议,让用户学会更好地使用产品。其中第1种和第2种场景下,用户知道了要买什么并做好功课之后,可以到「小红书」福利社购买,比起关掉app并去其他平台购买更为方便。
综合考虑下,竞品可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撬动用户:
内容呈现形式:「小红书」中信息量很大,但以笔记的呈现形式使得信息没有得到整合,用户看的时候需要一篇一篇地看,较为低效。对此,竞品可借鉴其他UGC社区的内容呈现形式,通过设计合辑形式来提高效率。
内容精准:在「小红书」中搜索某产品后,如果是冷门产品或冷门色号,「小红书」并不会显示“未查到该内容,为您推荐以下内容”,而是依然呈现推荐的相关笔记。用户则需要浏览完全篇才能发现其中有没有自己要查找的内容,降低效率。对此,竞品可以显示“未查到该内容,为您推荐以下内容”,并推荐相关信息;也可以通过设计功能,让用户一打开内容就可以看到其中包含的所有产品,以提高用户查找产品功课的效率。
快速筛查有帮助内容:由于「小红书」发布笔记无门槛,因此有时候在购物前查看他人用户笔记时会出现经验较少的用户发布相对无帮助的笔记的问题,需要仔细甄别对比,降低了用户的效率。对此,竞品可采用的解决办法是:1. 设计算法并添加“没有帮助”选项,使赞数高、写得认真、对用户有帮助的笔记首先呈现,使摘抄他人或广告的、对用户没有帮助的笔记沉底;2. 邀请该领域经验丰富的用户参与测评,从用户关心的角度写笔记,真正帮助到用户的购前决策。
细分领域:社区聚集的品类很多,由原先的细分领域到现在的生活方式全品类,这是「小红书」发展到此阶段的产物,但会让习惯原先「小红书」原来的细分领域的用户感到杂乱。对此,竞品可以通过细分品类入手,让用户不仅购买实体产品,也为精神、风格和体验买单。
公平性:「小红书」中写笔记用户对产品的褒奖过多、有失公正。用户打开后看到铺天盖地的好评,但实际上用后却很失望。对此,竞品可以通过宣传自身的公平、无广告,吸引这部分用户。
风格与风气:「小红书」中晒物、炫耀的风气会让主流用户感到不适。竞品可以通过打造干净的空间和愉悦的气氛,吸引用户留下。具体方法是:1. 会引起用户不舒服的内容不要推荐到首页;2. 运营人员定期推出活动专题,引导用户话题,让用户在社区里玩得开心。
把控进货渠道:「小红书」所售商品真假问题存疑。同类竞品可采取措施把控进货渠道,并进行这一点的宣传。
考虑售后体验:「小红书」福利社售后体验差。竞品在做电商时需考虑到售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