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全网直播 > 直播运营 >

直播+电商就是直播电商?

广告管理-720PX*80PX

6月1日,董明珠直播带货,一天销售额高达65.4亿。这仅是她第四次直播,前三次销售额分别是22.5万、3.1亿、7亿,真正的指数级增长。

反观一众明星老板,带货效果数据持续走低,就拿老罗举例,哪怕是6月1日那场半价iphone造势,也才9132万,除了明星纷纷下场外,据618天猫平台统计,有超过600名CEO总裁加入直播带货。

2020年疫情让直播电商浴火重生,但在用户眼里,直播电商就是东西便宜、讲解清晰、逢节假日还得拼手速抢货。但实际上,由于冲动消费和主播的夸大虚假宣传,产品退货率是品牌官方电商销售渠道的2到3倍。

在品牌方眼里,直播电商就是清库存的好渠道,不惜花高价“坑位费”让明星、大主播带货。但实际上,找主播合作,天价坑位费和佣金抽成,实际ROI能到2就很不错了,大部分是亏损的,权当打广告。

2020年了,在网上卖货做电商已经是基本操作,但「直播」+「电商」该怎么结合才能做出董明珠那样的成效?那电商直播到底怎么玩?

其实,直播其实只是一种新的营销方式,其内核和传统电商、线下商超本质应该还是一样的。要想看明白董小姐的操作,必须先去搞明白直播的目的是什么?电商的关键是什么?

电商关键是什么?

互联网技术赋能带来3个关键变化:1)线上远程 2)信息爆炸 3)人与人之间互联。这三个变化引起:

1「创造缺乏感」:互联网信息爆炸,电商淘宝出现,导致用户缺乏感出现时可选择的目标物太多,从供给方主导切换到需求方主导。

于是开始出现“错位竞争”的概念,企业想办法直接切入不用的缺乏感,进行错位竞争。创造发现用户没感知的缺乏感,产品经理这个岗的重要性被强调,去研究用户需求。

2「疯狂抢流量」:互联网流量、流量池的概念出现,出现“流量 = 钱”的说法。线上流量大红利,各企业在几年时间内迅速抢占圈流量,流量红利吃完后,从公域抢流量转战私域养流量。

3「口碑重要性」:由于人与人之间联结更紧密,传播更便捷,在「网络效应」之下,圈层经济出现。KOL、网红出现,随之而来拼团、种草、测评、KOC软广带货。而这些都是为了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和金钱成本。

如上图,近十年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电商」,在本质上依然没有特别好的方式去激活用户的「缺乏感」,依旧是单向的图文广告、内容影响、视频测评之类的。只能侧面从错位竞争、错位定位入手占据更多垂直领域心智。

反倒在「能力」层面,互联网的信息爆炸以及拉近人与人社交,直接引发网络效应、圈层经济,大幅度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以及互联网优化供应链,大幅度降低了金钱成本。

直播电商,直播的目的是什么?

从结果和个人感受上看,的的确确在直播电商中付费大部分是由于商品低价、性价比高。从用户视角看,直播带货量大,价格低,是很多人买东西的直接原因。

但,电商直播里,用户会买很多意料之外、甚至没听说过的产品!仅仅因为低价?再者,很多直播间的商品价格不是全网最低,为什么还有人买呢?

实际上,低价只是需求三角中最后一步,降低用户的金钱成本,完成闭环!它是所有购物中必须的,哪怕没有直播,各店家也会做折扣、优惠、赠品等,50年前就搞促销了。

由于技术革命,通过「直播」,人类实现了大规模「即时双向传播」,能同时向几百万人展示内容,且能进行互动。

正因此,一场电商直播中,通过主播的讲解和演示勾起用户的缺乏感,像李佳琦就特别能通过问答和演示来勾起用户的缺乏感,而另一方面,直播能同一时间向几万甚至上百万人同时提供目标物。

这,才是「直播」的精髓和核心——同时激活成千上万用户的缺乏感

「缺乏感」:直播的核心和其他形式不具备的能力。其核心在于主播的口才能否做到勾起用户的心理,通过展示、使用演示、描述调动用户眼看、耳听、弹幕交流来勾起购买的欲望。

目前的技术仍只能从主播讲、演、用的方式透过屏幕来激活用户的缺乏感。有理由相信未来新技术的出现,比如AR家具、VR试妆等新方式来更好地在售前激活用户的缺乏感。

另一方面,有些名人明星下场带货,为什么效果惨淡?频频翻车?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带货是偶尔性的,更多在流量层,较少名人明星能够真正地介绍好一件件产品,更难以勾起用户购买的欲望。

如果抛开粉丝经济,明星/网红/名人能够做到同理心激活用户缺乏感,也算是合格的主播。

「目标物」:即直播间的实际流量、平均观看人数。本质不变:这个因素以前是店铺、地段、广告后来是流量,现在则称之为直播间人气、观看人数罢了。

为什么请明星带货?让老板下场?正是因为他们的背书自带圈层流量,起码在直播开始前已经最大化流量。也正是因此,越有名气的人带货,其坑位费越贵,例如去年李湘带货,哪怕最终销售额为0,但坑位费也要十几万。对于品牌方来说,坑位费 = 品牌广告费。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直播间的数据大多掺假,刷数据业务在直播行业里始终存在。因为MCN机构制造通过提高流量,来获取品牌方更高的坑位费。

「能力」:同样是降低金钱成本、决策成本、行动成本。

金钱成本:所谓薄利多销,品牌方愿意以更低的价格清库存,在直播间10分钟的销量可能顶得上平时一星期,因此愿意用更更低价格售卖。

决策成本:明星自带的粉丝信任感,圈层经济能大幅度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或者是主播长期直播所积累的口碑降低用户决策成本,如顶级主播薇娅。

行动成本:观看的时候直接点击商品卡片就能付款购买,送货上门。

做个类比的话,「直播电商」= 绘声绘色的互动广告。

所以,「直播+」并不是在电商的基础上,开个号,找个主播,或者花钱找个明星卖就能变成「直播电商」。它需要 :

1)有懂得攻心的主播、合理展示产品的直播团队,能勾起用户的缺乏感。

2)直播间人气流量,无论是来自名人明星、噱头、背书或者主播积累的粉丝

3)主播积累的信任感或明星名人自带的粉丝效应,降低用户决策成本

4)限量限时低价、高性价比的商品。

其中直播电商独有的是第1点。

回到文章开头的话题,董明珠是怎么做到的一天卖65亿?

可以看到董明珠的直播带货,是由全国所有经销商在线下获得流量,然后由董明珠在线上直播间完成转化。

假设原本3500的空调,经销商进货价2800,直播间就卖2900,然后通过活码的形式来确定用户来自哪个经销商,再分利润给经销商。

市场上大部分直播带货,都是靠主播一个人完成引流和转化。

而格力的直播带货,是带领全国的经销商来完成引流和转化。

我们马后炮来看,董小姐的这波操作,完全符合我们上面分析的「电商直播」要点。

1)由全国经销商进行获取流量,是一直军队地推式的拿流量。且参加直播的用户要交9.9元膨胀金,用户是实打实的精准目标人群,其用户很多就有缺乏感想买电器。其实这种做法在没有直播前,已经很多人这么玩了。

2)通过直播,同一时间向上万用户讲解。由董明珠亲自站台讲解、演示、答疑,全面激发用户缺乏感,以及最大程度降低决策成本。

3)低价,薄利多销,基本上每款电器都是格力自家的全网最低价。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