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一鸣
“双11”即将全面启动,某直播头部主播陷入“二选一”风波。尽管相关品牌方称,“底价协议”和“二选一”均为“不实信息”。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如品牌方推出大额红包补贴,以及直播间的机制体现了对消费者的最大诚意。消费者可以主动选择买贵的,但直播间有责任、有义务为用户提供具有价格优势的商品。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购物日趋理性,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今年“双11”主打低价的策略对于大促节日发挥积极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符合当下消费者的理念与需求,能够吸引用户参与。直播间通过低价和优惠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和参与,增加购买动力。在价格战中,直播间的互动性和实时性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把握促销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商品和优惠活动,提高购物的效率和满意度。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程亮认为,“二选一”是垄断行为,不仅会限制其他企业的发展空间,抑制行业创新活动的进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限制了其选择权和购买权,削弱了市场供需的平衡。他认为,首先要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对垄断企业的监督和处罚,保护竞争秩序;其次,要鼓励市场竞争,增加竞争程度,激励创新和发展;再次,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优质的产品服务,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和购买权。
与此同时,直播带货与实体经济之争也日趋激烈。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对于制造业来说,直播带货利大于弊,因为其帮助商家拓宽销售渠道。但对于流通业来说则是弊大于利。流通业与直播带货是竞争关系,二者此消彼长。
事实上,出现“禁止直播带货”传闻与主播行业薪资水平也有很大关系。
在莫岱青看来,高收益是与行业匹配的,直播电商行业高速发展,不论是头部主播还是店播,都“吃”了一波行业红利。
李旻认为,可以预见,直播带货将继续发展并取得进一步的突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用户对个性化购物体验的需求增加,直播带货有望成为一种重要的销售模式。然而,未来的发展也需要行业监管和规范,以平衡市场利益和保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