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1170PX*80PX
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全网直播 > 直播运营 >

网红“带货”坑不少 消费者“剁手”需谨慎

广告管理-720PX*80PX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祖爽)伴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相关产业也正迅速地崛起,网红“带货”这一模式应运而生。一些商家也搭上了互联网营销的顺风车,利用网红产品的标签迅速吸引消费者捧场。然而看似繁荣的产业背后却隐藏着质量存疑、刷单造假等诸多乱象,网红“带货”背后的“套路”也逐渐浮出水面。

中国商网 制图

“带货”成常态

“各位姐妹,买它!”近年来,“口红一哥”李佳琦的这句话已经成为让无数女生钱包“瑟瑟发抖”的魔咒。李佳琦携巨大流量回归淘宝直播,在众多网红中“杀”出重围。

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9》显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职业,网络直播、共享经济等数字经济新模式拉动灵活就业人数快速增加。新浪微博与艾瑞咨询共同发布的《2018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显示,2018年,粉丝(崇拜明星或艺人的一种群体)规模在10万人以上的网红数量持续增长,较2017年增长51%。其中,粉丝规模超过100万人的头部网红增至23%。

在网红人数与粉丝规模持续双增长的情况下,网红经济市场规模以及变现能力也随之增强,并为产业链的发展及完善提供了强大动力。

随着网红经济的发展成熟,网红经济相关产业也快速地发展变化,各种变现方式也层出不穷,而电商途径作为传统变现手段之一,表现仍旧十分亮眼,网红“带货”就此应运而生。网红推销产品的方式受到各大广告主的青睐,愿意借助网红发布自身品牌广告的广告主已经从传统的美妆、服饰行业延伸至汽车、餐饮等领域,广告预算也在不断提高。

网红“带货”的魅力究竟有多大?据淘榜单联合淘宝直播发布的《2019年淘宝直播生态发展趋势报告》,2018年加入淘宝直播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180%;淘宝直播平台带货超千亿元,同比增速近400%;每月带货规模超过100万元的直播间超过400个。

今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在天猫“6·18”活动期间,仅6月1日当天,淘宝直播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近600%。网红薇娅viya的直播间更是名副其实的“亿元直播间”,开场仅一个半小时成交额就突破6200万元,19个单品销售额破百万元,包括护肤品套装、面膜、按摩椅等品类;李佳琦则在三分钟内卖出了5000单资生堂“红腰子”,仅此一项单品的销售额就超过600万元。

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也开始入局电商直播,使电商生态链日趋完善,通过剧情、段子将内容与产品广告相融合,这种方式也更易让用户接受。“其实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就像一个集市,把过去走街串巷的小贩搬到线上‘吆喝’了。”一位在电商行业工作的人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

他透露,一些知名品牌对产品转化率的要求较低,其背后更多的考虑是通过网红直播这一途径抢占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让品牌更接“地气”。

消费者“剁手”需谨慎

网红“带货”正悄然改变着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但这背后也存在诸多乱象。

李佳琦在为某款不粘锅“带货”直播时,鸡蛋却在锅中处处粘锅,网红“带货”这一话题再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并不是个例,无论是抖音还是快手,网红们推荐的产品视频下多会有消费者质疑的声音,网红食品安全问题则更为严重。“头部网红在选择产品时确实更加严格,但并不意味着每种产品他们都会试吃、试用。”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中国商报记者,从产业端来说,网红食品大多数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基本上以贴牌生产为主,从而进一步压缩成本。所以,此类网红食品从包装到质量都无法保证,安全隐患非常大。

而部分网红产品“销量奇迹”的背后其实是“刷单”在作祟。此前,红极一时的“内容+电商”平台小红书因虚假“种草”笔记等负面新闻饱受质疑。曾有媒体调查发现,小红书平台上的“种草”笔记并非来自用户的亲身体验,而是背后团队的疯狂刷单。随后小红书被不断“起底“,风波不断。从今年7月29日晚间开始,小红书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直到今年10月,小红书才在安卓各大应用商店和苹果App Store相继恢复上架。

此外,近日,一场有关营销刷量的讨论在网上火爆起来。某创业者与微博流量头部机构蜂群传媒合作,通过后者旗下博主“张雨晗YuHan”账号进行产品推广,设计了100万元左右的微博平台话题推广方案,令该广告主不满的是,该账号在网上的浏览量暴涨,可对于产品的购买转化却非常少。目前,微博官方已暂停“张雨晗YuHan”账号的商业接单功能。

在此情况下,有关部门开始释放从严监管网红“带货”的信号。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部署安排,将在全国联合开展落实食品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专项行动,坚持依法从严打击,对违法行为“处罚到人”,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吴利雅表示,专项行动将加大对血液制品、高风险医疗器械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力度,并组织开展打击互联网制售假药、化妆品“线上净网、线下清源”行动等专项整治,保持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蒙慧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直播平台在内容审核机制和监督管理上不够完善,让一些网红钻了空子,凭借着自身流量做虚假宣传,出现了诸如直播数据造假、“三无产品”多、虚假广告、消费者维权难等问题。消费者如若通过网红购买商品,一定要谨慎决定。

广告管理-720PX*80PX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